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类别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发布时间2016-12-26

一、学院主要概况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4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宁波大学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曾获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最高等级评价。2010年7月,学院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学院立足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通过产学结合,提升服务地方能力;通过双核驱动,传播文化育人正能量。学院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怀虚涵育、修己立人”为院训,以“追日、唯实”为学院精神,深入开展以实施“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课程地图”和“项目驱动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教学改革。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支撑基地,与企业和地方合作共建了60余个校企(校地)合作基地。办学十七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达97%左右。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学院设有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商学院、生命医学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与建筑学院等6个下属学院,其中机械与建筑学院于2015年3月刚成立。目前拥有省重点学科1个、省新兴特色专业4个、省精品课程2门、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项、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5项、市特色专业1个、市教学成果奖15项;目前在研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20项,市厅级课题48项,2015年11月到今结题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28项。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达文波特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和韩国大佛大学等10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留学生交换、嵌入式工程项目、硕士研究生项目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大学,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错位发展,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独立学院。

二、学院就业基本情况

针对2016届毕业生,学院共举办20余场企业招聘宣讲会、3场小型招聘会、1场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综合性招聘会,共吸引50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在学院就业信息网上当年发布招聘信息800多条,新增注册企业280余家。

(一)毕业生结构

表2-1  2016届毕业生结构基本情况统计表

学历

毕业生数

本省

省外

本科

2462

2178

284

1184

1278

2016届2462名毕业生中,本省和外省毕业生比例分别为88.46%和11.54%,男生、女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8.09%和51.91 %。

(二)就业率

1、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

表2-2  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表


2016届

2015届

就业率

96.79%

97.10%

签约率

95.41%

96.37%

截至2016年8月31日,最终就业人数2383人,就业率为96.79%。总签约人数2348人,签约率为95.41%。

2、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

表2-3  2016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学院

专业

专业人数

签约数

签约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人文学院

翻译

54

53

98.15%

53

98.15%

汉语言文学

58

58

100.00%

58

100.00%

日语

53

52

98.11%

53

100.00%

英语

130

119

91.54%

127

97.69%

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2

104

92.86%

107

95.54%

电子信息工程

44

43

97.73%

43

97.7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3

59

93.65%

59

93.65%

软件工程

71

70

98.59%

71

100.00%

通信工程

36

35

97.22%

36

100.00%

学院

专业

专业人数

签约数

签约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0

48

96.00%

48

96.00%

法商学院

法学

53

52

98.11%

52

98.11%

工商管理

88

88

100.00%

88

100.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121

120

99.17%

120

99.17%

会计学

239

224

93.72%

230

96.23%

金融学

195

169

86.67%

177

90.77%

旅游管理

26

26

100.00%

26

100.00%

物流管理

107

104

97.20%

107

100.00%

设计艺术学院

动画

61

61

100.00%

61

100.00%

工业设计

29

27

93.10%

27

93.10%

广告学

40

38

95.00%

38

95.00%

艺术设计

213

211

99.06%

211

99.06%

生命医学学院

临床医学

90

84

93.33%

84

93.33%

生物工程

34

30

88.24%

30

88.24%

生物技术

41

40

97.56%

40

97.56%

应用化学

79

76

96.20%

76

96.20%

机械与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

21

19

90.48%

21

100.00%

工程管理

50

50

100.00%

50

100.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65

158

95.76%

159

96.36%

建筑学

30

30

100.00%

30

100.00%

土木工程

109

101

92.66%

101

92.66%

总计:

30

2462

2349

95.41%

2383

96.79%

    截至2016年8月31日,30个专业中,29个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占所有专业的97%;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动画、工程管理、建筑学等6个专业就业率、签约率均达100%,占所有专业的20%;就业率末两位的专业分别为生物工程、金融学专业,就业率分别为88.24%和90.77%。

(三)就业行业流向

1、就业行业流向

表2-4  2016届毕业生按就业单位性质(不含升学、出国)统计表

单位性质

单位分类

比例

各类企业

(总计94.57%)

 

国有企业

5.38%

三资企业

2.98%

民营中小微企业

86.21%

事业单位

(总计4.55 %)

 

 

 

科研设计单位

0.09%

医疗卫生单位

3.32%

中初等教育单位

0.96%

高等教育单位

0%

其他事业单位

0.18%

政府部队

(总计0.88 %)

 

党政机关

0.61%

部队

0.09%

地方基层项目

0.18%

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民营中小型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2016年,我院共有1970名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6.21%;其次是国有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比例分别为5.38%和3.32%;在三资企业和中初等教育单位中就业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

 

2、毕业生国(境)内外升学流向

表2-5  2016届毕业生国(境)内外升学流向统计表

单位性质

单位分类

比例

升学

(总计56.12%)

省重点及以上高校研究生

23.64%

宁波大学研究生

65.45%

出国、出境

(总计43.88 %)

出国

42.86%

出境

1.02%

2016届毕业生中国内升学人数共55人,出国深造共43人,分别占56.12%和43.88%。在国(境)内升学人数中,到省重点及以上高校深造的总人数13人,赴宁波大学深造人数为36人。

(四)就业地区流向

1、就业地区流向分布情况

表2-6  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统计表(不含国内外升学及定向生)

流向地区

人数

百分比

合计

浙江省

宁波市

1194

48.50%

83.87%

杭州市

256

10.40%

嘉兴市

104

4.22%

绍兴市

124

5.04%

温州市

113

4.59%

台州市

92

3.74%

金华市

63

2.56%

湖州市

54

2.19%

丽水市

28

1.14%

舟山市

23

0.93%

衢州市

14

0.57%

外省

江苏省

38

1.54%

8.94%

上海市

52

2.11%

河北省

15

0.61%

云南省

12

0.49%

北京市

16

0.65%

广东省

20

0.81%

福建省

7

0.28%

安徽省

11

0.45%

江西省

7

0.28%

山东省

15

0.61%

山西省

1

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

3

0.12%

湖南省

2

0.08%

湖北省

1

0.04%

河南省

5

0.20%

天津市

4

0.16%

陕西省

5

0.20%

四川省

2

0.08%

贵州省

1

0.04%

西藏自治区

1

0.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0.04%

重庆市

1

0.04%

    上表显示,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省、长三角地区及邻近省份,省内就业的集中在宁波(本地)、杭州、绍兴、温州、嘉兴等地区,其中宁波地区就业比例最高,占48.50%。

2、就业地区吸引力情况

表2-7  2016届毕业生生源区域就业吸引力分析统计表

省份

生源数

就业吸引力

省份

生源数

就业吸引力

河北

65

0.23

福建

13

0.54

山西

21

0.05

江西

16

0.44

江苏

68

0.56

山东

6

2.50

浙江

2178

0.95

河南

29

0.17

安徽

27

0.41

云南

24

0.50

宁夏

14

0.21

辽宁

1

0.00

就业吸引力=到某省份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该省份毕业生生源中实际需就业人数(不含国内外升学人数)。“就业吸引力”值的越大表明该区域对我院毕业生的相对吸引力较大;比值越小表明吸引力越小,比值越大表明该区域就业吸引力越强。

从表2-7数据分析来看,山东省和浙江省就业吸引力最强,江苏省、福建省、云南省生源超过半数选择回原籍就业。

(五)薪资水平

2016届本科毕业生薪资水平为4208.31元。

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一)学生择业更趋多元

多年来,我校多数毕业生以沪宁杭为主的长三角地区为就业首选区域。目前,毕业生在甬就业比例保持平稳,对区域中心城市及中西部就业吸引政策的关注明显增加;在行业选择上,除金融、医疗等传统热门行业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地产、技术服务等行业,毕业生创业人数有所增加。

(二)境外深造更趋主动

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近年来,学生对获得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热情日趋高涨,在读期间参与境外名校交流、毕业后赴境外留学的意愿日益强烈,毕业生境外深造比例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世界名校交流和深造。预计今后我校毕业生境外深造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三)就业心态更趋积极

    面对经济新常态,学生对生涯规划、实习实践、提升综合素质的意愿普遍增强,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在价值取向上,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薪资水平、工作地域、工作岗位、发展空间及个人志趣等。在择业观上,越来越多毕业生由偏重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转向关注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四)新常态带来更多机遇挑战

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势、毕业生规模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互联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催生了一批新的产业,提供了许多新的岗位,对毕业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四、学生就业工作举措

    面对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学院按照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以综合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尊重学生志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价值引导和资源配置,创新机制,凝心聚力,努力打造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升级版”。

    (一)重视机制建设,力促实现就业工作目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明确要“把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更高的目标”、“举全校之力”做实做好。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学院不断强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院、下属二级学院、班级的三级螺旋驱动管理体系。就学院层面设有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下属二级学院设立就业指导和服务专职岗位,班级成立就业互助联动小组。学院每年划拨90余万元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学院大约有18位专职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求职信息,为学生的求职之路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此外,学院的杨咏曼楼二楼报告厅、三楼学生事务服务大厅、忻元甫楼球类馆等场地,为企业来学院参加招聘会和宣讲会提供大量场域的支持,这些场地供就业中心在校园招聘活动中调配使用。学院的人、财、物等全方位联动为就业工作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保障。二是强调招生、培养、就业和校友发展的整体性,强化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就业创业元素,着力构建协同育人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三是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梳理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增设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就业质量调研等功能,强化生涯辅导,促进中心工作由“教育管理型”向“服务研究型”转变,加强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前瞻性、应用性研究,推进就业质量反馈的制度化、常态化。目前,全校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加强就业指导,力促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职业认知、生涯规划、职业体验、职前准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坚持全员指导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校外指导与校内指导相结合,教师指导与朋辈指导相结合,扩大和增强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一是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职场生涯的讲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特意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2课时内容,开设KAB创业创新训练等选修课程。二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分类指导。组织“就业指导月”活动,开展简历制作、求职礼仪、笔试面试、出国留学等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素质拓展类必修课程《就业指导》,系统讲授政策解读、招聘技巧、简历与面试等实用的内容。学院在就业的关键阶段组织学业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科学地指导学生设计职业发展方向,尽量让学生对职业方向有清晰、可行性的规划。通过专题讲座、就业报告、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三)强化市场拓展,力促学生高质量就业

学校密切关注国家战略规划和经济转型升级态势,认真研究就业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特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深化校、地、企、事合作,拓展学生就业市场,创造更多就业增量,不发放求职补贴,助推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学院从微观、宏观维度着手,为毕业生提供多层面、个性化服务。宏观维度,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网站、微信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聚合优质资源、优化用户体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政策、高效利用信息。学院定期开展就业动员会、就业政策宣讲会、就业工作调研活动;继续完善学院就业信息网,及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广泛利用微博平台、启用科院人的微信公众账号,开拓、建设、完善网上就业市场。微观维度,广泛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加强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联系,组织企业家进校园活动,举办校园招聘会和专场宣讲会,实现企业与毕业生的直接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践基地;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必备小手册》,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基本常识,从而为毕业生的求职之路提供必要的准备。一系列务实、高效的管理服务举措,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四)推进创业指导,力促改善学生就业结构

为深入贯彻李克强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号召,我院以培育创业主体、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为切入点,深入部署、逐步规划,积 极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校内外资源,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院逐步成立电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第一,要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学院在原有资源基础上,不断整合创业场地资源。在继续推进4+1”良性循环创业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整合资源,将四个基地作为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实现了场地、资金、教师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与最优度。所谓“4+1”递进、良性循环的创业基地模式,包括天马行空idea基地、“星星之火”苗圃基地、“芽苞初放”孵化基地、“破茧成蝶”加速基地、校友或平台。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在各个阶段提供专业服务与帮助,集激发创意想法、创业火花、组建孵化创业团队、培育扶持企业注册、发展以及创业校友共同参与为一体的全方面立体化多层次的创业梦工厂。修订创业团队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对创业团队的管理,推动创业团队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以创业工作带动就业发展。第二,要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其一,校内优秀创业教师,创业学院课程的学习聘请校内教学经验丰富,学生评价高的专业教师,我院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已经达到25位,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专业指导。其二,校外创业成功人士,联系宁波当地、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导师,分享其创业故事、指导学生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基地等。截至目前,我院签约60多位知名的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通过营造创业氛围,提供专业指导服务,激励大学生投身创业活动,从而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被进一步激发,“校园创客”成为校园里的靓丽风景。